风险预警

江苏新能源行业国际化经营合规指南(连载三)

  在全球绿色能源转型的浪潮中,江苏光伏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合规挑战。在国际贸易摩擦与日俱增的当下,贸易救济措施成为各国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本期继续聚焦江苏光伏供应链面临的贸易救济风险,通过欧盟连续动用《外国补贴条例》(FSR)这一新型贸易工具,对中国新能源企业发起多起反补贴调查事件,为行业敲响警钟,也为江苏光伏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稳健发展提供有益思考与破局思路。

  江苏光伏供应链近期跨境合规风险

  【风险提示】贸易救济

  案例:欧盟对罗马尼亚光伏项目的竞标中企的反补贴调查

  2024年4月3日,欧盟委员会根据《外国补贴条例》(FSR),对参与罗马尼亚110MW太阳能发电园区项目公开招标的两家中国光伏企业展开反补贴调查,评估其在报价中是否过度受益。欧盟声称,有充分迹象表明两家中企都获得了扭曲欧盟市场的外国补贴。

  5月13日,因两家中企退出竞标,欧盟结束对其的反补贴调查。

  解析:

  2023年7月12日起,欧盟《外国补贴条例》(Foreign Subsidies Regulation,FSR)生效,规定公共采购合同估值超过2.5亿欧元,且近三年内从第三国获得至少400万欧元的外国财政补贴的企业,有义务通知其在欧盟参与的公共采购投标情况。

  在对所有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后,如有迹象表明投标人获得了扭曲欧盟内部市场的外国财政补贴,欧盟将对投标人展开深入调查。在深入调查期间,欧盟将进一步评估所涉外国财政补贴,以确定补贴是否可能使投标人提交有利报价。在深入调查结束后,欧盟可选择做出如下决定:(1)接受投标人提出的有效纠正扭曲的承诺;(2)禁止授予合同;(3)无异议决定。

  2024年2月,欧盟根据FSR,对参与保加利亚交通部20列单层推挽式电力牵引列车采购项目的一家中国轨道交通制造公司启动第一次反补贴调查。3月26日,因该中企退出项目招标,欧盟终止其首起FSR调查。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江苏贸促微信公众号

信息服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